2019-06-05
今天一则家长竞选家委会的微信截图刷爆朋友圈,并引发网友热议。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这样的↓↓↓这确定是选家委会,不是选CEO?
据微信聊天截图显示,事情源于浦外小2017级4班竞选家委会。作为家长想为班集体做点事,想为孩子们的成长做点贡献,这当然是好事啊。
可是,仔细一看其他家长的回应,这画风不对啊。
外企大管家妈妈,钱多事少有资源,其他家长也很多都是我们同济校友。略略感受到被名校带来的伤害。
博士期间是研究生会主席,双方都是老师。这个还好,有教育经验,懂得教育工作。
请问,你们国内学校毕业的算什么?
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的高材生妈妈驾到,瞬间都是杠杠滴掌声。这还不够,顺带把出类拔萃的孩子他爸也写在自我介绍里,拉来孩子他爸助阵。真是厉害了……
你们以为在我们这个大上海,只有学历、什么高管就牛气哄哄了吗?
土著土豪简单粗暴地让你们见识下什么是真正的“壕气冲天”。上来就给你一顿暴击:浦东新区25套房,宝山15套房。虽然有点跑题了,要是面试肯定也失败。
不过也是让我们见识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土豪风。
不屑一顾的家长,有点看不下去了,你们玩吧,我弃权,临走也含沙射影的留下狠话。你们别欺负我们家小国宝,孩子他爸手握35亿,敢动我们,小心把你们的砸停,包括茅台。
真所谓: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见识到了吗?
事已至此,没法玩了,退群吧。不按套路出牌的爸爸妈妈们,这玩不下去了。群内其他几十位家长只有默默为你们竖起大拇指。送给你们一点安慰,真正厉害的家长都是深藏功与名的。
看到这里,你心里是什么感受?感受到自己的贫穷了吗?你拖孩子后腿了吗?还会抱怨天天加班吗?还敢到处浪不努力学习吗?
其实,这种现象存在,是再所难免的。面子文化,炫耀心理千古流传。而且家长们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还记得陪伴你长大的那句话吗?“你看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家长们深深懂得这句话的分量。不会让你在心中默默念叨:“你看看别的孩子的家长”。
只要需要他们露面的时候,不管怎么样,都要让孩子有面子,其实更多是自己的虚荣,我们家的富贵你比不起。其实还是一种变相的把孩子当做自己炫耀的工具。
而家委会存在的意义真的有那么大吗?记者采访中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如果家长当了委员,自家孩子是不是会特别受到老师照顾?曾经担任过委员的陈小姐坦言,这个问题就是见仁见智了。有不少家长是怀着跟老师、校长套近乎的心理来当这个家委的,自己也不例外。
陈小姐告诉记者,家委会里有一些“潜规则”,比如老师有什么事情都会第一时间通知家委会,如果遇到一些学生的选拔活动时,一般由家委会先“瓜分”一遍,剩下的才到班级里。
家委会成立的初衷是很好的,然而在现实中,家长和孩子能否通过家委会实现与学校的平等沟通呢?家长们同样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我觉得不太可能!你看看现在进入家委会的家长是什么人就知道了。家委会成员大多是干部家属、公司老板以及尖子生的家长。他们只会给学校唱赞歌,不可能实现监督功能。”
同时,也有家长表示,家委会还是有比没有好,家委会绝对不会只是摆设,只是所起作用大小各个学校并不一样。来自海珠区某小学的家长卢女士告诉记者
为了孩子,要不要加入家委会?
家长要不要入家委会,在“为了孩子”这个目的上,可以看你有什么样的理解。
如果你热心公益,热心为大家服务,手上也有些技能、资源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福利,那么家委会会非常欢迎。
如果你纯粹为了给老师拍马屁,为了给老师献点小殷勤,那么这点“利”也许并不能通过家委会实现。
“我跟儿子说,我是去为班级服务,去做家长的代表。
你也要和妈妈一样,争取做学生的代表,为同学们服务。
一位家委会妈妈这样说明她的初衷。现在,这位家长的儿子是班级的英语课代表,小小的荣誉感,让他不但成绩好,还很热心,现在还将竞选大队长。
没点履历都不敢生娃...
其实,家长们完全忘了初衷是什么,蹽太快了,忘记了灵魂吧,本来为了鼓励孩子、给孩子争取一个平台,最后演变成了一群已经为人父母却还没长大的“老孩子”斗气,可这些父母置身其中,谁有意识到自己才是那个需要长大的孩子呢!
孩子看着家长PK的感觉会不会像是吃了蝙蝠......
家委会成了 “ 拼爹拼妈会 ” ?
家长付出多,孩子机会更多吗?
大学辅导员985211学校,已辞。 。。。我想问这种妈是怎么赚来这么一个正常的好儿子的? 家长会,告知家长我的手机号之后,很多家长加我微信,爽快通过。其中一位过了几天后微信问我是哪位。耐心答之。继续问:“哦,长啥样啊忘记了,发张照片来看看?”。。。避而不答。想起他儿子存在的问题,走神,书写差,学习主动性差,于是详细陈述。还没说完,家长开启自high模式,完全不理我的话语,自顾自开始说我这个儿子啊,阳光,聪明,像我哈哈哈balabala。果断结束谈话。此后,每天微信上向我推送自己的生意信息,严重扰民,怒删不提。 学生成绩差,约见家长了解情况。家长过来拍桌子砸鼠标,放言:“公办学校的老师,都是被挑剩下的。我要是你,教出这样的成绩,我肯定义务帮成绩不好的学生补课!要不然我就愧对这份工资,我就辞职!” “你看人家德国的教育……” 其实,想想当老师要面对这么多还是挺不容易的。
新生报到时,一名家长死命打我电话,说着本地很难听懂的方言,说屋里的崽崽身体不好不参加军训,问有没有医院证明,答曰没有,逼着我给她儿子办,我说不行,然后她就说我们学校去年军训死人,会害死她儿子云云,前后纠缠了五遍。
最后他儿子还是参加军训了,小伙子挺能干,后来还当了班长。
大二时,他妈打电话向我哭诉儿子和她吵架,她已经几天睡不着觉了,肯定是因为儿子在我们学校读书导致的心情不好,她儿子要是寻短见就找我们学校的麻烦。
我去找她儿子谈话,发现孩子精神、情绪都正常,说自己妈太烦了只是吼她一句。
“我就相信我儿子能等到发布的十二年义务教育的通知(彼时2013年,学生读初三第二学期),就能免考上高中!”
“你什么班主任啊,我要是班主任,我就把班里任课老师的学历兴趣爱好特长籍贯年龄联系电话都整出来给家长。”“嗯,家长你说得很对。接班一年了,我这位班主任姓甚名谁你知道吗?”家长顿时哑口。